搜索

郸城刘太行:行端品直,不畏人言

已有 909 次阅读2013-9-27 13:46 |个人分类:我的分类

郸城刘太行:行端品直,不畏人言

近日来,微博、网站上造言生事者、恶意诋毁者越来越多,甚至出现许多攻击我党和政府的不法言论。不仅有观点、有数据,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具有煽动性的文章,肯定不是一般人所为,而是一些居心叵测之徒有意为之,企图用充斥在网络世界中的谣言引导人民群众的视线,借党中央大力打击谣言的之机,用自己手中的烟雾弹迷惑政府和人民的视听,以达到一己私利。这种卑劣的把戏,只能逞一时之快,毕竟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作为本文的主人公——刘太行——在看到网上少数人恶意诋毁的言论时,有时也会感到苦恼:“咋都恁会编哩?!”不得不说,造言生事者的不法言论已经给这位农民企业家的生活带来了不大不小的烦恼。

提起刘太行,人们首先想起的总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刘伯承元帅的长子,著名的空军将领——刘太行少将。而在豫东郸城,说起刘太行,田间地头的淳朴妇孺都可能竖起大拇指,用地道的乡音说一句:“是个好人!”这种发自内心的赞誉在何时而起可能都已经无从探寻,但是刘太行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形象可见一斑。

仗义,慷慨,正直,这些简单的词汇常常被形容某一个人的品行。而在朋友们的眼中,这正是刘太行本人的“标签”。很多人在认识刘太行之前,听到对其本人的评价,多是如此;而在结识之后总会有“盛名之下无虚士”的感慨。笔者正是深深感受到刘太行个人品质的其中一位。

初识刘太行,是在5、6年前的冬天,那时的刘太行还不是现在人们口中的“刘老板”。那天下午,我和他走在县城的马路上,天气阴冷,寒风刺骨。行走间,刘太行看见路边有一位卖柴鸡蛋的老妇人,便走过去询问价钱。我站在旁边打着哆嗦,看他又是问价,又是掂掂重量。

“总共多少个,都卖给我吧?”听到这句话,别说是那位老妇人,连我也觉得惊讶。

老妇人算账仔细,竟然蹲在冰凉的路边开始数起来:“一对儿、二对儿、三对儿……”

刘太行说:“大娘,别数了,你这两篮子算二百吧,我都要了。”

老妇人接过钱又是作揖又是道谢,我在旁边看得也是不明就里。

回去的路上我问他怎么买那么多鸡蛋,刘太行一笑:“哎!咱要是哪一天也有困难了,也会有人这样帮咱啊!都不容易……”

当时我心头一热,颇为感动。从此便认定了这个朋友。

许多年来,刘太行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籍籍无名的青年,通过自身的努力,打拼,慢慢成长为一个实干家,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是造福一方经济,推动了当地的发展。而他对朋友、对社会始终如一。朋友有难,刘太行总是鼎力相助,只要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他都慷慨解囊、不遗余力。同时,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的他越来越多的回馈社会,多年来,在刘太行资助下有机会走进大学校门的贫苦学生已经不少于20人,但是他从来没有图过回报,还是一如既往、孜孜不倦的经营者自己的事业。这一点,不仅熟识他的人无不钦佩,就连市县的很多老领导也对其人其事颇为赞赏。

常言道,“树大招风”,看来此话一点也不假。随着刘太行事业的良好发展,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一些“既得利益者”开始在功利的驱使下,散布诸如刘太行是黑社会、刘太行打砸、刘太行胡作非为一类的谣言,目的,就是想利用谣言的社会破坏力和网络的自发性、盲目性,将社会上一些能够引起群众愤慨的不良事件“聚焦”在刘太行身上,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都说“人言可畏”,虚拟的网络世界恰恰给这种谣言提供了滋生的环境。而据中新网北京9月9日电,最高法最高检9日出台司法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可判刑,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量化的入罪标准。该司法解释将于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由此可见,国家打击谣言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并且制度化,借此奉劝那些别有用心的谣言散步者们,早日打消妄图利用网络影响诋毁他人为自己谋福利的念头,要知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造谣中伤他人的行为必将遭到法律的严惩!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与太行诸君共勉。

评论 (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 odaad Inc. ( 京ICP备12016747号-1 )

GMT+8, 2024-4-29 10:56 , Processed in 0.038631 second(s), 16 queries .

© 2001-2012 odaad Inc. 

回顶部